農耕知識
2023年墾區春耕備耕生產形式分析及春播春管技術指導意見
立春已過,萬物復蘇。春耕備耕及春播春管是全年農業生產工作的重要基礎,堅決打好今年農業生產第一仗事關墾區全年農業生產全局,現就做好墾區當前春耕備耕生產和春播春管技術指導意見如下。
一、生產形式分析
(一)土壤墑情情況。根據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監測數據,截至1月30日,全區土壤凍土層深度 30~55 cm,比上年增加 5~10 cm。引黃灌區 0~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21.90%,中部干旱帶為11.05~15.24%,土壤墑情適宜。
(二)氣溫及降水情況。根據氣象預報,預計2月份石嘴山市、銀川市、吳忠市、中衛市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 0.5℃左右,降水量偏多 10%左右。
(三)農資保供情況。各農場公司已具備整地施肥播種機等農機裝備,同時種子、化肥儲備充足,農機服務可保障春耕順利開展。
(四)春小麥適宜播期。根據氣象部門近30年引揚黃灌區春季穩定通過 0℃初日數據及近期預測,銀川以南地區適宜播期預計為2月下旬~3月上旬,銀川以北地區為3月上中旬。
總的來看,當前墾區土壤墑情適宜,降水量多于常年,農資物資供應有保障,春耕備耕形勢良好。
二、春小麥種植技術
(一)加快整地施肥進度。引黃灌區力爭在2月28日前完成,揚黃灌區在3月10日前完成。整地務必精細,做到田平土碎,創造松軟細綿、上虛下實的土壤條件,為提高播種質量,保證全苗壯苗打好基礎。
(二)因地制宜適期播種。密切注意天氣變化,特別要關注氣象部門對雨雪天氣的預報,根據氣候特點和土壞墑情,抓住晴好天氣,集中人力和農業機械及早播種,加快春播進度,提高播種效率和質量,小麥播深了 3~5 厘米,單種小麥畝播量 22.5~25 公斤。小麥適耕期內播種的主要措施是頂凌播種,即當土壤表層解凍 5~7 厘米而下層土壤仍結凍時進行播種。
?。ㄈ┳ズ么翰ニ巹┌璺N。及時做好播種前小麥種子的藥劑處理工作。具體方法如下:可選用 6%戊唑醇懸浮種衣劑 30 克~45 克/100 千克、2.5%咯菌腈懸浮種衣劑200 克~300 克/100 千克,3%苯醚甲環唑200 克~300 克/100 千克種子進行拌種防治小麥條銹病、白粉病、全蝕病、黑穗??;選用60%叱蟲啉懸浮種衣劑 600 克~700 克/100 千克種子拌種防治小麥蚜蟲;選用27%苯醚?咯?噻蟲懸浮種衣劑 400克~600克 /100 千克種子防治小麥蚜蟲、全蝕病、散黑穗病的發生。
(四)集成配套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。選用經寧夏審定的春小麥品種,目前推薦寧春4號、寧春50號、寧春55號、寧春58號和寧3015等品種,提高良種覆蓋率。主推春小麥精量播種技術、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、麥后復種兩熟技術等,提升小麥綜合種植效益。
(五)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。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,加大農家肥基施力度。小麥施肥要堅持“控氮、減磷、針對性補鉀和增施有機肥”的原則。具體是:在每畝基施腐熟農家肥 1000~1500 公斤或商品有機肥 150~200 公斤。建議采用一次性施肥技術,控釋配方肥(32-13-7或相近配方)45~50公斤的基礎上,播種時帶種肥磷酸二銨 8~10 公斤/畝,后期不再追肥;或采用單質肥方案,畝基施尿素 18.3~19.4、磷酸二銨 15~17.2 公斤、氯化鉀 2.8~4 公斤或硫酸鉀 3.4~4.8 公斤,后期畝追施尿素 17~20 公斤。
三、苜蓿春播種植技術
(一)精細整地,施足底肥。苜蓿種子細小,幼芽嫩弱,頂土力差,早期生長緩慢,深翻整地務必精細,要做到深耕細耙,播前進行一次鎮壓,使地面平整,土層疏松,上虛下實,以利出苗。結合整地施足基肥,以有機肥和肥效長的磷鉀無機肥為主。具體是:每畝施用有機肥 2000 kg~3000 kg;當土壤堿解氮<15 ppm或有機質<1.5%時,可適量施用氮肥作為基肥以促進幼苗建植,每畝施用N素量為 2.7 kg,肥料種類以磷酸二銨為宜。
(二)適期科學播種。苜蓿春播時間需滿足地溫穩定在5℃以上適墑播種。頂凌春播一般在2月下旬~3月上旬,5~10㎝表層土壤已解凍,深層土壤未解漿,表層土壤地溫5℃~7℃時播種;造墑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~5月中旬根據土壤墑情進行。采用機械條播的播種方式,播前按每公斤苜蓿種子用 10 克根瘤菌劑的比例接種根瘤菌,播量為裸種 1~1.5 公斤/畝,行距為 15 ㎝~20㎝,播深 1.5 cm~2.5cm,粘土地稍淺,沙土地稍深,播后覆土鎮壓。
(三)適期機播旱追肥。留床苜蓿做好機播旱追肥,畝施磷酸二銨10~15kg,氯化鉀5~10kg。
四、冬小麥、小黑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
(一)打碾鎮壓,保墑防倒。冬小麥返青前進行頂凌碾壓可提墑保墑,促進根系發育,增強吸收能力,并能抑制主莖旺長,預防后期倒伏。碾壓時間以晴天中午前后為宜,切忌在寒冷潮濕的早晨進行,以免壓折荃桿和損傷葉片。需要注意的是土壤黏重、含水量高、麥苗長勢較弱的地塊不宜鎮壓。
(二)機播旱追肥,促弱轉壯。冬小麥、小黑麥返青前后搶抓有利的土壞墑情條件追肥,畝追施尿素 10~15 公斤,磷酸二銨8~10公斤,施肥深度掌握在 5cm 左右,為培育壯苗,構建合理群體結構,實現冬小麥(小黑麥)穩產高產奠定養分基礎。
(三)中耕松土,增溫除草。以晚播麥田、弱苗田塊為重點,落實春季中耕管理措施,以達到疏松土壤、提高地溫、防除雜草的效果。麥田中耕應注意防止傷根和造成坷垃壓苗。
(四)加強預報,防控病蟲草害。依據墾區冬小麥秋苗病蟲越冬基數和氣象預報,預計 2023 年冬小麥白粉病及蚜蟲中等發生,對糧食安全生產構成一定威脅,需進一步加強監測預警,及時進行趨勢預報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,努力減輕災害損失。(供稿:寧夏農墾農林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)